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4)15-0247-02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群众路线是大家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征、新需要,一直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一直维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拓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文化传承与革新是大学的要紧职能之一,大学文化是促进文化大进步大兴盛的要紧力量。高校宣传思想部门作为党的喉舌,承担着舆论引导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紧使命,在深入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着眼宣传使命,立足工作实质,走以文化为抓手的群众路线,这是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势必需要,也是从工作角度和工作对象实质出发的需要。
一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都是党的工作的要紧组成部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它一直承担着动员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艰巨任务,其本身就是一项群众工作。结实树立群众看法,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达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应尽职责。因此,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坚持群众路线,从根本上发挥宣传工作的最大效果,净化舆论环境,引导群众思想,可以大至为达成中国梦,小到达成高校梦――中国医大梦,打造好的舆论环境,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当下高等学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已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浅层次问题向深层次延伸;工作研究方向,已从形式拓展到了大学文化的内化力和大学精神的引领性;工作突破,已从外在表征的改变转向了内在水平效能的追求[1]。怎么样通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探索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渠道,是高校宣传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发扬传统文化,传承大学精神
每一所大学在几十年甚至百余年的办学征途中,经过历代师生的砥砺和打磨,都形成了风格鲜明、富有特点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精神,高校宣传部门在深入实践群众路线活动中,要发扬这种传统文化,将大学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拓展时,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直接关系”,即直接关系贯彻落实全方位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直接关系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直接关系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直接关系推进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进步,深刻讲解了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要紧意义。
2013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年代进步更是赋予了新闻宣传工作新的内涵,新闻宣传工作要达成革新进步,与时俱进,需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凝聚人民群众投身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这应该成为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向。而高校最直接接地气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校史教育。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共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国内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自1931年11月20日创办以来,中国医科大学在中共的领导下,随着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不断成长壮大。长征中,学校第二任校长彭真(彭龙伯)英勇牺牲;学校大夫王斌、李治、孙仪之成功救治身患阿米巴肝脓肿的时任副主席周恩来。
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迄今共培养了8万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很多国家和区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量国家卫生管理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部正、副部长9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4位。中国医科大学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国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突出的收获,称誉为“红色大夫的摇篮”、“新中国的救护先锋”。学校校史这一独特的红色资源是大家进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孵化器,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的要紧阵地,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是学校历届党政领导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因此,学校设立了两个机构,一是校史编撰委员会和校史馆。中国医科大学从新生、新职员入学、入职即开始进行校史教育,树立以“红医摇篮”为荣,自觉为医学事业捐躯的情怀。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形成了以校史馆为基地,以《中国医科大学报》、中国医科大学网站、红医在线网站、宣传橱窗等媒体为阵地,号召全校师生职员和社会广泛参与,宣传传红医精神,为学校进步打造好的舆论环境。
2、弘扬特点文化,凝聚师生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大家党历来十分看重加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党组织的一项常常性工作。有了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的问题,才有活的灵魂。丧失理想信念,堤坝就会崩溃。
中国医科大学作为我党我军最早创建的院校之一,与我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滋养中国医科大学成长的要紧源泉。宣传部门在践行群众路线中需要注意时刻维护党的形象,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此次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延安精神相结合,发扬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质、不断发展革新的精神,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需要,也是我校建设新校园、发展新征途,达成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奋斗目的的精神之“钙”。 延安是中国医科大学成长的摇篮,是中国医科大学命名地,是毛泽东同志为我校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发源地。在延安这一革命圣地,中国医科大学进行了旧址修复,拓展对延安人民医院帮扶工作。
毛泽东同志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发源地暨中国医科大学旧址修缮工程,是对全国卫生工作者拓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对国家文物保护事业的一大贡献。红军长征时期,学校跟随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在救治伤员中走过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延安时期,学校培养了大量学员,送到抗近日线及各解放区,中国医科大学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卫生事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光荣历史及其所传承的革命精神,不止是学校,更是全国卫生战线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优良传统,启迪教育后人,推进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保健事业进步是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要紧任务。大家将这一工作与学校帮扶延安人民医院相结合,弘扬延安精神,不断获得实效。
学校派出专家到延安医院进行医教研全方位拓展工作。经过一年的帮扶,我校又推出新举措:业务推广托管及研究生课程班开班。经过一年多的交往,延安人民医院与我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只在医疗和业务建设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在管理观念、深入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很多共识。学校强调,中国医科大学之所以能成为国内高水平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保健的要紧基地;拥有全国数字化示范医院、东北及华北区域疑难重症救治中心;成为多院系、多层次办学,有特点、高水平和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得益于当年在延安九年办学的基础,得益于当年革命老区人民的关怀与厚爱。推广托管延安人民医院医疗工作和开办研究生班,就是大家回报革命老区人民的具体举措。大家将尽心竭力地把这件事办好,做大做强,向老区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题,为使延安人民医院早日进入全国“三级甲等”医院行列贡献力量。
延安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指出,中国医科大学情系老区,关心、支持延安医疗事业,帮扶延安人民医院获得丰硕成就,有力地带动了医院的飞速发展。专家们深入基层,送医送药,遭到延安人民的高度赞誉。业务推广托管及开办研究生课程班,把对延安人民医院的帮扶提高了一个新高度,势必推进医院管理、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
学校旧址修复和延安医院的帮扶进一步提高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将践行群众路线与延安精神相结合,凝聚师生共识,使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化,形象化,更接地气,达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润物无声。
3、引领先进文化,培育合格人才
高校宣传部门通过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那就是微年代的舆论监督,提高每人都是把关的思想政治素养。当今年代,网络已步入移动互联的微年代,智能手机的飞速普及令微博、微信大行其道,微信更是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积累了6亿用户,这让每一个人手中的手机都变成了“麦克风”,信息呈蒲公英式的放射状传播,这一模式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并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网络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得常识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要紧途径和平台,特别大学生更是互联网世界的主力军。
微年代开启了互联网问政的大门,政务微博纷纷上线。舆情危机的应付处置成为高校办学工作中的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事关维护高校改革、进步、稳定大局的需要,“华科肖传国事件”、“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与“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事件”等系列高校突发事件所引发的互联网舆情也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管理部门积极总结和探索应付方案,力争将互联网舆论对自己的伤害降至最低。
自媒体年代每人都有麦克风,或者说每人都是记者,高校要想做好互联网舆论引导工作,就需要构建基于“每人都是把关人”的舆论生态圈:
毛泽东说,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要想解决互联网舆情,第一要具备互联网舆情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要紧的工作。策略上看重就要从高校各级领导层的互联网舆情意识的生态建设抓起,从一把手到管理层直至每一名教员工工都要充分认识互联网舆情的重要程度,要树立“每人都是把关人”的责任意识,真的做到校荣我荣、校衰我耻,每一个人都是高校声誉的创建者和维护者。国内现行互联网法律法规要纳入大学生通识教育,要在全校普法教育中设立互联网犯罪专题,还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地拓展媒介素养教育,让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的享用大众媒介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和广大受众具备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可以在充分借助媒介资源健全自我的同时,担负起肯定的社会责任,从而参与社会的进步。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和媒介素养讲坛,指导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性质、掌握借助和用互联网获得信息;让他们学习怎么样理智的分辨互联网真实和社会真实,做出正确的事实性判断,从而使他们拥有肯定的分辨真假的互联网素养,去伪存真;培养他们正确的媒介用观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互联网舆情意识生态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文明上网,理性发帖的大学生网民。这也是一项功在校园、利在社会的长期工程,对塑造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意义深远。
第二,高校要想应付互联网舆情,要有有关的舆情规范作为保障。现在,国内网络法律规章规范还不够成熟、完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健全,这也决定了高校的校园互联网规范建设需要在实质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修改健全,才能拟定出科学、合理、严密的互联网用管理规范。
2010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实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方法》的公告,明确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软文投稿和新闻发言人规范,增强高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权威性。”高校应据此规范进一步挖掘和健全,包含处置舆论危机的方法、办法、程序、方案等,如成立互联网舆情应付领导小组,打造完善互联网舆情处置机制,全力塑造一支思想水平高、互联网业务强、熟知学生特征,懂互联网技术、会监控处置互联网问题的专兼职结合的舆情监控队伍。
第三,通过技术加大互联网舆的监管。科技尤为重要,它能对突发事件起到防范性、控制性有哪些用途。互联网舆情技术可以提升舆情监测效率,主要体目前借助技术方法对网上包括不好的和非法内容的舆情信息进行封堵和过滤。加大硬件与技术保障,应用自动过滤的软件系统,加大互联网监控技术建设,升级和添置校园互联网舆情监控设施,建设互联网舆情智能监测平台和互联网舆情模型库、案例库等基础数据库,使学校监控技术保障体系拥有“防范有害信息渗透的能力”、“掌控互联网舆情的能力”、“疏导不稳定原因的能力”、“调查互联网案件的能力”。
高校互联网舆情不只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乎高校的稳定与进步,甚至社会的稳定,高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看重。
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然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改观,面向将来的“赶考”,须站在社会进步与高等教育事业进步的前沿,认真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学校宣传工作的规律,以拓展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深思目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谋划学校未来发展趋势,明确进步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如此,才能在“赶考”路上,发挥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本色用途。
为将来赶考加油,为群众路线喝彩,中国医科大学宣传思想部门选择以文化为抓手践行群众路线,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特点文化,引领先进文化,这是年代赋予大学宣传员工的要紧使命。